【早安·盱眙】微信又出新功能!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5-09-06 23:34:26

  9月4日至5日,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工作座谈会在盱眙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心旻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湖县委书记贺宝祥,县委书记孙志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林波等分别参加相关活动。

  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10个“中华慈善日”。当日上午,县四套班子领导在县行政中心举行“博爱在盱眙·慈善一日捐”集中捐赠仪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倡导爱心奉献,传递暖心善行,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县委书记孙志标,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长俊等县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参加活动。

  用户在发送图片时,可打开单个照片上的实况开关,发送后将包含动态画面和声音(实况开关关闭时,将以静态照片的形式发送)。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图片时,图片的实况状态默认关闭,用户发送照片前需点击进入大图预览页面手动开启单个照片的实况开关。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哀嚎”:“苹果、华为、vivo都试了,为什么我的手机还不行!急!”因为该功能正在灰度测试阶段,意味着它还没有在所有用户中全面覆盖,只有部分用户能够体验到此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没被内测到的用户还是可以看到被内测到的朋友在聊天页面发来的实况图。

  你会选择早上锻炼,还是晚上运动?很多运动的人会存在两个极端,要么早上天刚亮就出去锻炼,要么就是晚上睡觉前去夜跑等。

  很多老年人往往早上5、6点就睡不着了,醒来后就出门遛弯运动。这个时间天刚亮,过早晨练线年,广州医科大学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早上太早运动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会更高。

  研究发现,与早晨(05:00-11:00)相比,中午下午(11:00-17:00)运动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28%。

  为什么不建议“天刚亮”就出去运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指出,人体血压在早晨6-8点迎来第一个高峰期,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升高血压,尤其对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不宜太早进行体育锻炼。

  除了早上“天刚亮”,晚上“临睡前”更不是最佳运动时间。2025年4月《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近1.5万名健身爱好者长达一年的追踪和睡眠分析发现:“临睡前”运动会导致睡眠的致命组合拳——导致入睡时间晚、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低、夜间静息心率紊乱等“四重暴击”!

  研究发现,如果在睡前4小时内进行高强度运动(尤其是睡前2小时内),会导致:睡眠延迟80分钟、睡眠时长缩短42.6分钟、睡眠质量下降5.6%、心率紊乱(夜间静息心率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

  因此,研究并不建议“临睡前”大量运动,应在睡前至少4小时结束运动。比如,如果晚上10点或11点睡觉,那最好在晚上6点或7点前就要结束运动,至少不要再剧烈运动。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曾介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确实不利于养生调息。晚上运动会激发身体的阳气,特别是剧烈运动让人兴奋,容易造成失眠。

  2022年《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刊登的一项超8.6万人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无论日常是否运动,早晨锻炼(上午8点至10点左右)与最低的冠心病和中风风险相关,能显著降低16%冠心病风险和17%中风风险,“健康性价比”更高!

  此外,2020年在《国际癌症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不运动的人相比,在上午8点至10点锻炼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均有保护作用,导致这两种癌症患病风险降低26%至27%。可见,8点至10点还真是锻炼的黄金时间!

  对很多上班的人来说,白天上班没时间,而晚上又怕影响睡眠,那么什么时候锻炼才合适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曾指出,其实一天中运动的黄金时间为午后16点至17点,因为经过大半天的日常工作,人体的肌肉韧带已得到了充分的活动,心率血压趋于平稳,可以进行较为剧烈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游泳、器械健身等。

  成杰辉表示,16点至17点仍是上班时间,因此建议上班一族可推迟至17:30至18:30。这个时间正处午后傍晚阶段,太阳还没下山,仍以阳气当令,此时运动既避开了工作时间,也不会影响日落后的阳气敛藏,且与晚饭时间无冲突,对上班一族较为合适。

  有些人运动对自己“太狠”了,一次运动2个小时,甚至时间更长。其实运动也并不是运动时间越长越好。2018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刊发的一项超过120万人的研究发现,从时间长度来说,每次运动时间在30至60分钟之间最佳,其中在45分钟左右达到峰值;如果运动时间超过90分钟,甚至还会产生负效应。

  想要运动效果最优,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要结合起来。跑步、走路、骑行、游泳等有氧运动,以锻炼心肺功能为主,但对肌肉力量的锻炼较少。力量训练对保持肌肉、防止肌肉流失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40岁后每周进行2次肌肉力量训练,能够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并对心血管和癌症死亡率产生积极影响。推荐三类40岁后最佳的力量训练:自重训练(深蹲、俯卧撑)、弹力带训练、健身器械训练。

  运动强度太低,起不到锻炼效果。运动强度太高,又容易增加受伤风险。其实不管是现有研究还是运动专家,都更推荐运动至少要达到——中等强度运动。

  怎样才算是中等强度运动?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中指出,一般常用最大心率百分数和运动中的实测心率监测体育运动强度:心率控制在60%至85%的最大心率范围,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至140次/分。

  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运动时你微微喘气,可以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为中等;如果运动时你说几句话就要停下来喘气,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较大。

  这期为您准备的有鲍叔牙酒、国联充电一卡通、江苏交通一卡通、国联便利店购物券、文旅体验券、江苏有线G”手机年卡等等丰富礼品!

  8月1日—9月30日期间,每15天随机抽取30名“点赞+分享+留言”名单,在公众号推文末尾公布。